2015年5月27日 星期三

台大生雲林道之驛參訪記

  • 編輯手扎:五月二十四日有五名台灣大學的學生參訪「西螺道之驛」雲林形象物產館,對道之驛的印象深刻,是有此記
  道之驛是公益CEO協會在雲林關心社區培力、農業議題、社會企業的重要據點及平台,此次參訪對道之驛從硬體、軟體到經營理念都有了些粗淺的認識,很佩服在那裡工作的夥伴們的用心經營與努力,也希望道之驛能為更多人所知。

理念與展館定位:
  道之驛的定位是成為雲林形象物產館,一個能夠代表雲林、讓遊客的雲林旅遊從此出發的據點,參訪中有討論到如何增加道之驛的認識度,但又不淪為一般休息站、降低了原本設定的品質與文化維繫的意義。

硬體設施:
  道之驛的位在西螺交流道下,雖然笑說容易被pass by,但其實是一個方便的位置,而一進入第一眼見到的主展館也很稱「雲林形象物產館」之名,前面空地上的裝置藝術讓整個展館添了不少趣味,讓對象的設定也能適用於親子出遊,另外空地上還有雲林特產竹子所製成的作品,融合了雲林在地的特色,讓道之驛對當地產業的關注從展館外即開始顯現。
  展館內的賣場設計也很舒適,商品一目瞭然,我很喜歡咖啡舖的位置和感覺,讓在裡面煮咖啡的人給人一種專業但又很親切的感覺,不過一直覺得二樓的空間應該可以有更好的利用,聽說目前沒有太多的安排覺得有些可惜,不然能把遊客帶往二樓,甚至從二樓往一樓俯瞰,應該又是另一種感受吧。
  這面牆我很喜歡,在地特色、在地形象的照片,是宣傳對於在地印象最直接的方式,用農地、社區的照片來為道之驛做妝點,絕對是讓人眼睛一亮的地方。



  室外的部分因為當天下大雨的關係,沒有待很久,不過外面大片的綠地,天氣好的時候,應該是很舒服的。
  總體而言,道之驛的硬體設施設計我覺得很用心也很講究,也一定能讓遊客覺得很棒。

商品:
    展館內的商品很多元,也很具在地特色,秘書長提到的以大品牌引領小品牌的方式也很適合在地農產的推廣,另外,農產品以外的在地社區商品也很精緻。在聽秘書長簡介的時候,發現每樣產品背後都有故事,不論是社區的故事、產品製作的靈感來源等等,如果能把這些故事寫下來讓消費者知道,不僅對於銷售有幫助,對於社區的宣傳和社區文化的推廣形塑都會有所助益,讓人們能了解這項產品推出過程中的用心,涼麵也是其中一例,一道涼麵滿滿的配料,從涼麵本身到作料到搭配的飲品,完全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用心,這是能和其他地方有所區別的。
  櫃位的安排,想必也是經過一番設計的,我覺得在非食品區可以再更有主題性一些,強調社區的故事、加上社區的照片意象,或是其他方式,或許能讓那一區域的關注程度提高,不然大家都被美食誘惑,只專注在特產美食區,就冷落非食品區的文化意涵了。

困境與發展:
  秘書長說「解決及改善社會問題是初衷,盈利是手段」,我想這就是社會企業家和一般企業的不同,也是社會企業面對許多困難的原因,但以社會企業的價值為目標,相信困難是會被克服的。
  或許可以從地圖標示做起,定位為雲林形象物產館,那麼勢必要在雲林觀光地圖、甚至中台灣南台灣觀光地圖上有所標記,加上位置就在交流道下的關係,也可以試試看在國道休息站的觀光資訊簡介處放置一些宣傳demo,能提高曝光率,也能一定程度的篩選出對道之驛客群。
  官網的設置也可以提高大眾對這裡的認識,畢竟網路是現代人旅行準備的最大管道,Google search幾乎可以決定一觀光景點的興盛程度,在搜尋道之驛的時候,由道之驛建立的網路平台相對較難見到,前幾項搜尋結果較多為遊記,或是也可擴充網路訂貨網站的功能,該網站設計得很有質感,可以讓它更完備、更完整的介紹道之驛。

  雖然面臨很多的問題,但相信堅持初衷、堅持當初成立的原則和信念,一定能找到支持的客群和夥伴,加上現在食安問題吵得沸沸揚揚,在強調天然、健康、慢活的潮流下,道之驛的定位剛好能符合這些現代人對生活的新標準、新要求,加上對土地的熱情、對當地文化的重視,還有那麼多深刻的故事,相信能發展得越來越好。


心得:
  心得的部分就是要寫一些吃喝玩樂的感受!一天來回雲林真的是一件很熱血也很收穫豐富的事。謝謝每一個在道之驛的夥伴熱情的招待,涼麵、咖啡、還有每一個故事,真的都超級棒的,很希望讓更多人知道這裡,也希望道之驛這個平台,能成功的促進社會企業的發展以及社區人才的培力。雖然涼麵的正式名稱我們好像沒真的幫上什麼忙,但不管最後拍板定案是什麼名字,我都知道那會是道讓人吃了之後會回味、會想念的餐點。
  最可惜的就是遇到下大雨,但看到蚯蚓出現時大家的狂喜,更能感受到讓這片土地、這個環境變成現在這樣的不易,其實下雨也是另一番風情,下過雨之後展館前後的室外環境,應該更清新更舒服吧,像今天就看到粉絲專業上更新的阿勃勒黃金雨的美麗照片。
  很開心有這個機會能到道之驛參訪,看到很多、感受到很多,也更認識CEO協會的努力,謝謝這一群一直持續為社區為社會努力的人們!
(文/岳麟 台灣大學政治系公共行政組三年級)

2015年5月23日 星期六

種豆得瓜?

  五月八日,我和孩子們在門外的走道旁種四季豆,孩子們很快樂地把四季豆種下,並認真的澆水,不是認真的澆水,而是認真的玩水。

  孩子沒有每天出現,但我還是認真的照顧那一區的作物。
  有天,我很訝異,除了土香外,怎麼會長出一株小小的苗──瓜苗。

  真是太高興了,這裏竟然長出的瓜苗,以我的經驗值,只能看出是瓜苗,但是不知道是什麼瓜,真希望能知道它是什麼瓜,恐怕只能花時間等待。
  怕它被大太陽曬到渴死,我耐心的澆水,並餵他茶葉渣咖渄渣,在細心的照顧後,他果真逃過死劫,開始長出新的枝葉。
  今天孩子來了!我很高興地向她們展示這偉大的成果,她看了一下說:「這是他們那天種的西瓜,因為自己家裏種西瓜,就拿了二顆來這邊種,哥哥的在旁邊......
  她好不容易在雜草堆中找到了一株枯死的西瓜,很高興地說:「哥哥的西瓜死了!」
  我很訝異!

  原來那瓜苗是她們偷偷種的。

文/施朝祥

2015年5月22日 星期五

走訪希望工場!

  參與培育社會企業人才計畫,我希望能瞭解更多雲林的庇護型工場,是故開始拜訪這些場家,第一站就到我曾經協助送過土鵝的希望工場
   *  *  *
  每周星期二早上,希望工場的孩子都會進行社區勞動服務工作,從斗南打掃到虎尾
  勞動服務是一種價值感的體現,讓孩子覺自己能夠付出,對社會是有貢獻、有義意的事。

  在希望工場內約有四十餘個來自雲林各地的身心障礙的孩子,孩子們在工場內努力地將茶包分裝各式小盒子。孩子雖然很努力,但不靈巧的手總是不太聽使喚,一盒包裝常人只要幾秒鐘的時間,孩子可能要花個把分鐘。

  一個月的努力勞動,通常只能有八千多元的所得。
  雖然只有八千多元的所得,孩子還是很認真地來到希望工場。有些孩子,沒有出過門、不會搭車、沒有和生人交談過,為了讓他們能夠獨立自主,希望工場只要是能教的孩子,全部都要求他們要「自己來」。
  當然事先帶他們幾次,讓孩子們熟悉環境,讓孩子認識相關的司機、景物,讓孩子感到孤單害怕才放手。
卓老師表示,有次帶孩子到小火鍋店吃飯,有些孩子是第一次到餐廳吃飯,孩子很新奇,也很納悶,小火鍋要怎麼吃呢?

  有一陣子,卓老師讓孩子養養雞,希望能夠貼補一些費用,單純的孩子,很認真的把雞養大了,到了要賣那天,孩子們哭了!

  孩子們不捨得雞殺來賣,這讓主客都很為難。
  目前仍然有養些雞,把雞賣給客人當作月子用,作月子的雞會養久一點,夠大的雞當然就會下蛋,孩子們就會到園子裏找雞蛋,就成為孩子們的新樂趣,蛋就分給小孩子當禮物。
  最後,我收了一份沙梨醋,沙梨樹是孩子照顧的,沙梨園是孩子的天堂,醋是希望工場請人代工的商品。
  離開前,我又去看了布拉姆農場andy送的鵝,當年送的五隻小鵝,今年已兒孫成群了!



文/施朝祥

2015年5月15日 星期五

教教書!養養蟲!

  今天,道之驛鄰近的小孩又出現了!
  她帶來了自己養的蠶寶寶,秀給大家看.
  她最想要的是玩玩電腦,我和她約定,要完功課才能夠玩!
  我們就開始討論數學功課!
  

2015年5月11日 星期一

幸福社區人才育成計畫專案管理課程

 今天道之驛雲林形象產物館為了「幸福社區人才育成計畫」進行了閉門訓練--專案管理課程。
 傳統垂直領導的組織架構,已經不敷變動管理的要求,企業需要更靈活的任務編組,打破部門本位主義,將工作流程水平整合打破原有垂直組織架構,既有直線管理外,又多加橫向管理,就交織成所謂的「矩陣式管理」(Matrix Management
 由金保老師介紹Project Management專案管理,和Product Management產品管理,今日主要是進行專案管理活動。

 在講解課程外,最主要的是實務規劃操作,從實務規劃操作中,每個人瞭解到自己在規畫上的盲點,所有的人都能進行很深刻的對話,很充實而有義意的一堂課,沒有任何冷場。
 「幸福社區人才育成計畫」很有意義,也希望對有更多的朋友可以一起來參與。
 在實案管理上,有二個工具可以使用,留下這份資料,給大家參考:
一頁專案管理格式(參考用)
coggle心智圖規劃工具


註:心智圖就是一種思維地圖,就是把腦袋裡面想到的東西全部都畫出來,然後依照不同的規則排好順序或理出關聯性,這也是很多人在做研究或各種公司、團體、組織在辦活動或解決問題時常會用到的一種工作方法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