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

【台灣小故事米】西螺:獻納米

  濁水溪南岸的農民百姓相信,在日本時代,由西螺和莿桐所生產的濁水米是專門進貢給天皇食用的「御用米」。



  莿桐鄉孩沙村高清木先生家中所藏的一枚胸章,可以見證這一段上百年的獻米歷史。這枚胸章約10元硬幣大小,正面為稻穗、菊紋和旭日圖飾,並寫有「明治神宮及靖國神社神饌奉獻」字樣。背面的落款為「昭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二十二日 大日本青年團」,此為高先生的父親高樹枝與同鄉友人林深坑奉派前往日本獻米所獲得的紀念物。
  由此可見,進獻「御用米」主要是做為祭品之用,又稱為「神饌米」。每年秋收之後(11月23日左右),日本皇宮皆依例舉行「新嘗祭」,全國各郡縣會如期呈上當期新穀,並由天皇親自主持祭典,感謝天照大神等神明庇佑豐收。
  大正十一年,台灣稻米始獲准參與宮中的「新嘗祭」。首次被官方選中的「獻穀田」位在台北州七星郡士林庄員山仔腳(今士林岩山里山簏),面積為一分地,耕作者為吳順、簡春塘兩戶人家。大正十一年一月三十日,台北州知事高田富藏、台北州內務部長田阪千助、總督府社寺課長丸井圭治郎、士林公學校師生…等高官賢達都參與了台灣第一塊「獻穀田」的「地鎮祭」儀式,以祝禱未來耕作順利。
  管理「獻穀田」是神聖的事情,根據記載,耕作者需慎選「品行方正、一家和睦、克守農民本分,允推為模範的人物」。耕作地也有嚴格的限制,要有水利之便,亦要遠離墓地、屠宰場、住家…等污穢不潔之處。除了「地鎮祭」之外,還得依時序舉行「播種祭」、「插秧祭」、「拔穗祭」…等農事祭儀。
  近年來西螺鎮與莿桐鄉農會各自推出了「獻納米」和「神饌米」兩款良質米品牌,接續了百年前這段光榮歷史,大家都來呷台灣米吧!

編著絮語:
  漢鵬是個說書人,熟悉台灣各地的風俗民情,也是個殷勤的農民,他表示只要買他的米,就送個台灣的小故事,為了聽故事,我買了包【台灣小故事米】,故事就和大家分享
  除了賣米外,還有地文史輕旅行,如果你對雲林地文史有興趣 ,或是希望選購雲林的農特產品,歡迎蒞臨道之驛雲林物產形象館,或是電洽,電話:05-5876425

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水林鄉的紅毛井

  在水林鄉有二口七角井,在車港村的七角井,又稱紅毛井,是水林鄉最早為人所知的七角井,相傳是一口荷蘭人開鑿的七角井〈井緣紅磚已換成現代磚〉,時常吸引學者與大學生來參觀。


  早期的到台灣開墾或經營,首先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獲得水量來灌溉與飲用。台灣的年平均雨量約2500 mm,但是下雨時間分佈不均,大多集中在六至九月,由此單靠雨量是不夠的。台灣是個地下水豐富的地方,主要的原因是台灣平原是河川的沖積扇,而是這些沖積扇非常的深,所以蘊藏豐富的地下水,加上台灣山區的岩石經過過去造山運動,多次的擠壓,所以岩石的破裂面多,雨水下降後,部份的水份容易滲入地下形成地下水。那麼鑿井取水就是個重要選項。
  亙古以來飲用水的取得一直是先民重要民生問題,水的開發是先民生活重要史跡與命運共同體。台灣光復後,由於自來水的普及與改善,許多水井因而廢棄不用,甚而遭致填塞或填平的窘境,古井孤獨立於一角。
  紅毛井是一七角形的「水井」,井深約五至六公尺,材料使用方塊壁磚砌成之七邊形構造,井壁條紋清晰可見,從井底一層一層堆砌上來,其七邊形構造類似拱門,井壁的磚塊互相牽制,增加支撐力,有防止水井因兩側土壤壓力而塌陷,是非常精巧的建築工學。七角形井壁有角不滑溜,萬一跌落井中,尚有攀附而上的依靠,不致淹沒,令人不禁讚嘆古人的巧妙工夫。
  在三百多年前,荷蘭人曾在這附近住紮,利用牛挑灣溪(現在的宏仁)輸出台灣產的鹿皮、農產,走紅毛路(今車港村的興隆路)入番仔厝,因此這口井據說是荷蘭人(紅毛番)所留下來的,但從文獻記載中卻無從考據。水井之產生,必為人民生活之所必須,紅毛井所代表可能是荷蘭人經商貿易之貨物集散中心。

  但在雲林縣史績調查報告中指出,車港村七角井開鑿年代在西元1590年左右,是水林鄉現存最早的歷史建築物,不過荷蘭人抵達台灣的時間,在西元1624年,若是荷蘭人開鑿的,年代就有待商確,而且依照荷蘭海牙博物館的資料,及學者在大陸沿海地區的調查,發現這口井應是外人所建,很典型的明朝古井,而非傳統上水林人所認知的紅毛井。
(文/施朝祥)

2015年12月10日 星期四

道之驛雲林形象物產館嚴選香甜柳丁

來自雲林湖山岩,八旬老農栽種的無毒柳丁,邀你來一起享用!
001.jpg 
一箱25斤$900元(含運,限台灣本島) 線上訂購:http://goo.gl/forms/vGlFw4fhN4
訂購專線:05-5876425(林小姐)
傳真電話:05-5879476
宅配到府:可指定時段(上午/下午),貨到付款
匯款:玉山銀行 城中分行(808)0532940-008776
戶名:社團法人台灣公益CEO協會
歡迎來電訂購~!!
注意事項:
1.一律不泡防腐劑,因此較不耐久放,請大家收到後盡早食用。(常溫下可存放1-2週,要久放請放置冰箱冷藏)
2.採收後馬上出貨,因為新鮮若收到後馬上接來吃,可能會稍微有點酸,,可以稍微多放幾天再品嘗。

3.jpg 

道之驛雲林形象物產館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9%81%93%E4%B9%8B%E9%A9%9B%E9%9B%…
  「道之驛雲林形象物產館」位於雲林縣西螺鎮,目前是由公益CEO協會營運,網羅最代表雲林的在地農產及社區文創品、同時提供每個時節最令人心動的旅遊與活動資訊;無論是北上或南下的旅客,從國道一號(中山高)的西螺出口下交流道,僅需1分鐘即可抵達,是到道之驛最便捷的交通路線!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南下
國道1號 中山高速公路
於230西螺出口下交流道,分岔路口靠左,循著國道1號/北斗交流道的路標走約1分鐘即可到達。
北上
國道1號 中山高速公路
於230西螺出口下交流道,分岔路口靠右,循著莿桐的路標走,往雲42鄉道前進約7分鐘即可到達。
★大眾運輸
日統客運:搭車到西螺站,步行約3分鐘。
統聯客運:搭車到西螺站,步行約1分鐘。

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

鄭裕濱的古早米

  已經很久沒有吃飯了!」鄭裕濱一語道出心中多年的感受,也是開始追求夢想的起點?


  多年來,鄭裕濱每天都有吃白米飯,卻沒有小時候那種口感和風味。希望能再吃口孩童時的白米飯,那種純粹而單純的白米飯有特殊的風味,不用配菜也會吸引人味蕾的白米。鄭裕濱要重拾美味記憶,決定用古早的方法來自己種稻──不用農藥及化學肥料,採行人工除草方式。
  不用農藥及化學肥料,人工除草方式確實引起村里人的注目,大家常常會到鄭裕濱的田幫忙巡視,看到鄭裕濱的稻葉長得不是很好,種植稻米多年的老農,總是好言相勸,要施肥要灑農藥,稻子才會長得好收成才會好。
  看到鄭裕濱在田裡認真的挲草,許許多多的人都會不斷地建議,用人工除草太浪費人力,除草劑灑一灑就好了,又快又簡單,為什麼要這麼辛苦呢?
  受到鄰居這樣的厚愛,鄭裕濱總是和藹淺笑的回答:「沒關係!只是種些自己要吃的米。收成多、收成少無要緊啦!」
  鄭裕濱把對於種植稻米,當作是在養育子孩,在當稻苗還小的時候,要幫他把生長環境弄好,不要讓雜草搶走了稻子的生長空間,等稻子長得夠大時,就要讓稻子自己努力生長,此時就不在除草,當然也不會肥料,要相信稻子的能力,而不是給很多的肥料、農藥,不斷給肥料的稻子,成熟後就好像是富貴人家的紈褲子弟,那樣的米不好吃
  鄭裕濱國一的孩子吃到自家種的白米飯,竟主動再盛飯,直呼:「好吃!」
  看到這一幕,鄭裕濱就覺得這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文/施朝祥)

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

向小農直購:水林友善蔬菜箱

  來自雲林水林的一群可愛友善耕作小農,一直堅持友善土地的農業理念,雖然耕作很辛苦,產量無法和貫行農法相比擬,但大夥仍然努力不懈地耕作,原因很單純,只因為他們真的用心在為我們後代子孫而著想。


  雖然這些認真耕耘的小農很渺小,但都對自己負責,認真的態度對待每件事,堅持不使用農藥、化學肥料、賀爾蒙...等物質,以友善土地的方式種植,希望能對環境友善、對生態無害,提供給消費者也"呷安心"的食物。
  除了直接購買外,也歡迎您到開台第一鄉水林文史輕旅行,並到農場參觀體驗!
  如果你對雲林地文史有興趣 ,或是希望選購雲林的農特產品,歡迎蒞臨道之驛雲林物產形象館,或是電洽:05-5876425,施先生。

【產地來源】雲林縣水林鄉
【產品名稱】水林友善蔬菜箱
洪蕃薯農場有機農場:高麗菜、青江菜、青花菜、油菜、芥藍菜、韮菜、波菜、 茴香、白菜、大頭菜、 地瓜葉、翠玉白蘿蔔、萵苣、四季豆、香菜、有機台梗9號米(白米,糙米)
水林小陳的田畦邊果菜園有機農場:沖繩山苦瓜、翠玉白蘿蔔、有機越光米,晶鑽香米
茹意蔬果農場:蔬菜(萵苣、豆芽菜、大頭菜)
水賊林友善組合:火燄菜「萵苣類」、翠玉白蘿蔔及菾菜「加茉菜」

【產品售價】任選10600元,高麗菜另計,如團購量大或採購量不足10道菜價格可另議;米採加價購方式,有機越光米,晶鑽香米(白米,糙米)1公斤裝150元及2公斤裝300元,有機台梗9號米一公斤120元、兩公斤裝240元;(凡在12月底前訂購者優惠加送3罐純生羊乳製作的保久小農羊乳喔!加價購有機米者送6!)
【重量規格】每包340公克,高麗菜論斤加價購(700公克以上視同兩包)
【運費計算】含運(宅急便)
【交易方式】貨到付款或ATM匯款
【賣家名稱】洪蕃薯農場廖素珍,電話:0932693879
      水林小陳的田畦邊果菜園有機菜黃曉萍,電話:0972179998
(請多利用臉書訊息欄留下姓名、電話、宅配地址、菜種、數量或須請教問題,再由我們主動與您確認訂單)


2015年12月4日 星期五

李進勇縣長為「2015送你一份愛的禮物」代言

 昨天,道之驛雲林形象物產館突然出現特別來賓雲林縣大家長李進勇,工作夥伙們馬上邀請李進勇縣長為「2015送你一份愛的禮物」代言,李縣長熱誠期盼大家的參與並鼓勵企業或學校以集體認領的方式來送愛,在這疏離的社會中,溫暖每顆需要被關懷的心。(文/施朝祥)
84377.jpg 
2015送你一份愛的禮物認領平台:
道之驛雲林形象物產館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E9%81%93%E4%B9%8B%E9%A9%9B%E9%9B%…
  「道之驛雲林形象物產館」位於雲林縣西螺鎮,目前是由公益CEO協會營運,網羅最代表雲林的在地農產及社區文創品、同時提供每個時節最令人心動的旅遊與活動資訊;無論是北上或南下的旅客,從國道一號(中山高)的西螺出口下交流道,僅需1分鐘即可抵達,是到道之驛最便捷的交通路線!
交通資訊
★自行開車
南下
國道1號 中山高速公路
於230西螺出口下交流道,分岔路口靠左,循著國道1號/北斗交流道的路標走約1分鐘即可到達。
北上
國道1號 中山高速公路
於230西螺出口下交流道,分岔路口靠右,循著莿桐的路標走,往雲42鄉道前進約7分鐘即可到達。
★大眾運輸
日統客運:搭車到西螺站,步行約3分鐘。
統聯客運:搭車到西螺站,步行約1分鐘。

2015年12月3日 星期四

顏思齊文物館參訪記

   水林鄉文史工作者著手整理顏思齊拓台相關文物古蹟,300餘年前顏思齊登台並於水林鄉設10寨,對缺少觀光景點的水林鄉而言,是發展觀光產業的一大契機。
  明未,顏思齊與鄭芝龍以日本平戶為基地航行各國,從事海上貿易經,後與日本幕府爆發激烈衝突,二人與部眾等人密謀起義,不料事機洩露,為了逃避追殺,只好駕船逃逸。兩個人便率領了部眾三千眾人,由李旦接管船務後於明天啟元年(西元1621)南渡至大員,農曆八月二十三日從黑水溝(台灣海峽)外傘頂洲溯笨港溪在后寮(今水林鄉後寮村)登陸,開始紮營設寨開墾屯田。



  水林鄉舊稱水漆林,當年以沼澤與瀉湖地居多,顏思齊為了加強營寨護衛安全與訊息,依地形(沙洲、山崙來掩護,形成一道天然防線)與地物(水、莿竹就地取材)等來開發屯墾,並將利用溝渠當成水路與笨港溪(後改稱北港溪)及水漆林溪(後改稱牛挑灣溪)等互通,計有後寨水道(又稱後寨溝,今萬興大排)、北寨水道(又稱北溝,今春牛埔大排、牛挑灣大排)、糧草水道(又稱糧草溝,今土間厝大排)、船頭水道(又稱船頭溝,今新街大排)、海防水道(又稱海防溝,今蔦松大排、尖山大排)等水渠,挖掘池塘淡化水質來作為農業屯墾及民生用水,來台後設內十寨,其中主寨即位於現今水林鄉水北村顏厝寮。


  陳明遠表示,水林鄉是顏思齊最早落腳台灣的地點,可說是開台第一鄉,經歷了明鄭時期、清治時期、日治時期到現在,近四百餘年來地形容貌變遷很大,水道也開始漸漸荒廢淤積而沒落,但具有防禦敵人及便於撤退等用途馬蹄型街道,和船仔媽依然如舊,印證水林鄉是是開台第一鄉。

  顏思齊與荷蘭人誰先來台?文史學家曾根據荷蘭海牙博物館的文獻記載,當時荷蘭東印度公司由台灣送回荷蘭的文書中,即指出顏思齊已在台灣,配合其他資料推算,顏思齊應比荷蘭人早3年登台。

(文/施朝祥)


【台灣小故事米】北港:迎匾額


  大正二年(1913)10月28日,《台灣日日新報》刊載了一則〈北港臨時大祭〉的消息,預告著北港媽祖廟下個月將舉行隆重祭典。
匾額微歷史的相片。
  為了吸引更多的香客前來參與,北港製糖株式會社所經營的「北港線」鐵路特別在11月13號祭典日當天推出減價優惠,凡購買嘉義←→北港來回票者一律七折,單程車也有八折優惠。
  11月13,既不是媽祖和觀音的生日,也沒有建醮活動,這一天其實是為了奉迎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的匾額至北港朝天宮懸掛而臨時舉辦的大拜拜。
  此匾緣於大正二年三月佐久間總督巡視台灣南部,途經北港,特別到媽祖廟上香參拜,廟方執事人員順勢邀請總督大人現場揮毫「享于克誠」四個字以便製作匾額。匾詞出自《尚書》〈太甲〉:「鬼神無常享,享于克誠」,意思是說祭祀鬼神必須誠心虔敬。
  臨時祭典當天先由北港居民高舉國旗在北港驛前(火車站)迎接南巡的內田嘉吉民政長官,再一起簇擁著匾額至朝天宮舉行奉獻儀式。隔天的報紙記載:「由嘉義恭詣參拜者,霧屯雲集,該街有台灣音樂隊其他種種餘興,異常熱鬧。」儼然農曆三月北港迎媽祖的翻版。
編著絮語:
  漢鵬是個說書人,熟悉台灣各地的風俗民情,也是個殷勤的農民,他表示只要買他的米,就送個台灣的小故事,為了聽故事,我買了包【台灣小故事米】,故事就和大家分享
  除了賣米外,還有地文史輕旅行,如果你對雲林地文史有興趣 ,或是希望選購雲林的農特產品,歡迎蒞臨道之驛雲林物產形象館,或是電洽,電話:05-5876425

2015年11月22日 星期日

【台灣小故事米】大埤:三山國王在大埤

  雲林大埤是酸菜的故鄉,每年的農曆十二月,一顆顆新鮮芥菜在大埤加工成酸菜絲、福菜、梅干菜、蕾心,行銷海內外,產量佔全台灣80%。
  雲林大埤也是三山國王信仰的重鎮,鄉內大和街三山國王信仰圈涵蓋北港溪流域--大埤、斗南、古坑、大林…等八鄉鎮五十三庄頭。
  相吉良哉《台南州祠廟名鑑》記載,大和街三山國王廟是嘉慶二十四年(1819)由張元基等人向五十三庄信徒募資八千五百圓銀兩興建而成,信徒人數約有五萬人。
  當地人津津樂道的是廟內有一塊嘉慶皇帝御賜的匾額「熙朝柱石」。這塊匾在日治末期曾被鋸來當防空壕的門板,所以,你會看見「柱」和「石」兩個字中間有明顯的接痕,而原來的下款文字剝落殆盡,僅上款書寫著「嘉慶癸酉年季夏月榖旦」。
  癸酉年即嘉慶十八年(1813),由此可見,三山國王廟最晚在這個時候就已經存在了,而非祠廟名鑑所說的嘉慶二十四年(1819)。
  此外,從匾額書寫方式來看,「熙朝柱石」應非嘉慶御匾。首先,這塊匾有上下款,而大部分的御匾沒有;第二,匾詞的刻法沒有採用陽文而是使用陰刻;第三,上無「嘉慶御筆之寶」鈐印。
  為何會出現御匾說法呢?推測可能是信徒依據上款「嘉慶癸酉年」這幾個字穿鑿附會而來。
  「熙」在這裡是指興起、興盛的意思,「熙朝柱石」即是形容三山國王老爺是使國家(也可解釋為五十三庄)興盛的精神柱石。

【台灣小故事米】北港:氣壯河山

  「身騎箕尾歸天上,氣作山河壯本朝」這是南宋丞相趙鼎遭秦檜加害,臨死前所留下的悲壯遺言。後人將「氣作山河壯本朝」這句話引伸為「氣壯山河」成語,形容人死之後,伊雄渾豪邁的精神氣魄使家國河山更加壯麗。
  雲林北港義民廟大墳裡也埋了一群「氣壯山河」的好漢,祂們是在乾隆五十二年林爽文事件和同治元年戴潮春事件中保衛鄉里而死的義民爺。
  廟內現存的古匾「氣壯河山」,係昭和八年(1933)由「北港麗聲音樂團」所獻。麗聲樂團有別於傳統的南北管曲館,是一個西洋管樂團(西索米si so mi)。
  昭和十六年(1941)麗聲曾與「北港美樂帝樂團」合組隊伍代表台南州廳參加全台吹奏大會獲得佳績。麗聲與美樂帝(戰後改名北港西樂團)也是北港朝天宮迎媽祖重要的音樂陣頭。

【台灣小故事米】北港:小西天

  小時候經常聽到長輩耳提面命,告誡我們別往水邊玩耍,因為水中有枉死鬼抓交替。
§雲林日常§一群關心雲林的囝仔的相片。
  畢竟,不是每一個水鬼都能像《聊齋誌異》裡的王六郎那麼好心善意,民間故事裡的水鬼通常是駭(害)人的。
  傳說,北港彌陀寺的由來便與水鬼作祟有關。《雲林縣采訪冊》記載:「彌陀寺,在街東,一拜亭、一堂,祀阿彌陀佛。相傳前因溪有溺兒,每於白晝現形,曳人落水,街民恐懼,視為畏途。嘉慶三年,王福基由此經過,為鬼所困,幾瀕於危;朗誦阿彌陀佛數聲,鬼遂隱;乃告街眾立石焉。後五年,居民於黃昏時,每見石現火光,遂鳩資建寺。」
  同治十年(1871),笨港殷商「洽興號」游清雲敬獻了一塊「小西天」匾額予彌陀寺,小西天遂成了彌陀寺的別名。
參加過一年一度北港迎媽祖的朋友對彌陀寺應該不會感到陌生,繞境隊伍裡負責壓陣的兩頂神轎即是北港碧水寺的觀音佛祖和小西天的阿彌陀佛哦。
(文/雲林道之驛漢鵬)
編著絮語:
  漢鵬是個說書人,熟悉台灣各地的風俗民情,也是個殷勤的農民,他表示只要買他的米,就送個台灣的小故事,為了聽故事,我買了包【台灣小故事米】,故事就和大家分享
  除了賣米外,還有地文史輕旅行,如果你對雲林地文史有興趣 ,或是希望選購雲林的農特產品,歡迎蒞臨道之驛雲林物產形象館,或是電洽,電話:05-5876425

道之驛花名冊之大花咸豐草不是鬼針草

白色花瓣使力向外伸長、中間一點黃絨毯般的花蕊,猶如彩繪的螺旋槳。遠望一眺,整片隨風搖曳的白花看起來,還真有讓人置身於夢境。這草四季開花,花白色大又平,猶似一停機坪,方便昆蟲降落吸食花蜜;中央為管狀花,黃色。

花謝了以後,剩下裸露的刺球,便是小時候喜歡拿來惡作劇的玩具,抓起一把當作「飛鑣」,再假裝若無其事地經過朋友,偷偷地丟在同學衣物上,然後逃之夭夭。很多人看過、也玩過它。
  這種黏人功力一流的雜草統稱為「恰查某」,只要稍微擦身而過,全身上下,鞋帶、褲管、衣袖全都掛彩,惱人的鈎刺怎麼也拔不完,如同剛被狠狠修理過一番,真可謂草如其名。客家語稱為「蝦公夾」。其實「恰查某」有三個長的差不多的家人:鬼針草、咸豐草、大花咸豐草。
大花咸豐草比另外兩種鬼針草更普遍容易發現,隨處可觀察到,大花咸豐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不畏寒冬的大花咸豐草,在冷冽的冬季裡依舊開著小白黃花,供應冬季出沒的昆蟲們吸取花蜜;全年提供蜜蜂、蒼蠅、紋白蝶……等吸食。花大蜜多的特點,使之躋身為蜜蜂最喜愛的蜜源植物之一,而台灣當初引進的目的,便是看中了它豐富的蜜粉產量。
台灣處於亞熱帶地區,植物種類繁多,卻因為密度過高,每種植物的分布面積有限,能成為主要蜜源者甚少,僅有龍眼、荔枝、柑橘、羅氏鹽膚木和茶等少數幾種植物。
  以往,蜂農多依賴龍眼花作為主要蜜源植物,每逢四、五月春暖花開時,蜂農便帶著蜂櫥逐蜜而居,展開游牧般的生活。到了秋、冬時節,蜂農還得面對另一個棘手的問題,各種蜜源植物的花朵正值凋零枯萎,蜂農必須自購大量蔗糖,拌成糖水供食以溫飽蜂群,雖然當年養蜂協會有提供購糖補助,但飼料費的成本對蜂農來說,仍然是相當大的負擔。
為了改善生活,蜂農都在尋找是否有全年三百六十五天開花的蜜源植物。正巧蘆洲蜂農李錦洲,就在參加澳洲養蜂大會時,他聽聞琉球地區有一種植物叫「大花咸豐草」,可生產充足的蜜粉,於是在一九七六年時,他將種子攜回並播種於蘆洲的田地。經過一年的照料後,發現其生長良好、蜜源足、蜜質佳,且終年開花,幾乎是最完美的蜜源植物。在李錦洲辭世後,台灣養蜂協會為了紀念他對養蜂界的貢獻,便給大花咸豐草取了一個別名:「錦洲草」。
因為過於常見,民眾早已習以為常,認為它不過是眾多野草中的一種,常將之誤認為台灣的原生種植物。但鮮為人知的是,它已被列為台灣二十大危害力最高的入侵植物之一,在看似熟悉、平凡、無害的外表下,大花咸豐草潛藏著強勢的入侵能力,正在悄悄地改變我們的生態環境,目前大花咸豐草分佈範圍極廣,從海邊到2500公尺以下的山區,都可以看見它的蹤影,不論是開闊地、道路旁、田埂、甚至樹林旁半日照處,它都可以怡然自得的生長,而且很少單株出現,一般都呈小片聚生。前農委會苗栗農改場副研究員陳運造直陳:「即使稱大花咸豐草為台灣的頭號草本入侵植物,亦不為過。」

/施朝祥
中文名稱:大花咸豐草
學  名:Bidens pilosa L. var. radiate Sch.Bip
俗  名:菊科(Asteraceae
俗  名:赤查某、鬼針草、白花婆婆針、蝦鉗草、含殼草。
拍攝地點:道之驛雲林形象物產館前方左側草坪上
拍攝時間:2015111010:0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