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1日 星期五

【台灣小故事米】歷史雲林土庫:諾亞方廟&番仔土地公

雲林土庫鎮石廟里,地名的由來是因為里內有一座用石頭蓋的廟,當地人習慣稱呼「石廟仔」,主祀神為土地伯公。
傳說,石廟仔是大洪水漂來的「諾亞方廟」,這樣的說法並不誇張,因為石廟就位在曾是濁水溪主幹道的虎尾溪之傍。現在的石廟仍保留原始廟貌,包藏在加蓋的新廟之內,形成了廟中有廟的奇景。
如果我們翻查清末編纂的《雲林縣采訪冊》,可以知道「石廟仔」隸屬當時的雲林縣大坵田東堡「后廟仔庄」,但對照明治三十一年(1898)日本人所繪製的台灣堡圖,上頭登載的卻是「石廟仔庄」,推測應該是晚清的方志誤將「石」字寫成「后」了。
日本領台初期,本地改屬「大坵田堡石廟仔庄」,下轄溪心、石廟仔、菜園、番仔堀四個聚落。
番仔堀的地名,標示著這個地方曾經是平埔族原住民聚族而居的地方。會不會有一種可能,石廟根本不是漂來的,而是平埔的原始信仰,也就是「番仔土地公」呢?!
※台灣有許多土地公廟即是從平埔族拜石信仰演變而來。
(文/雲林道之驛漢鵬)
編著絮語:
  漢鵬是個說書人,熟悉台灣各地的風俗民情,也是個殷勤的農民,他表示只要買他的米,就送個台灣的小故事,為了聽故事,我買了包【台灣小故事米】,故事就和大家分享
  除了賣米外,還有地文史輕旅行,如果你對雲林地文史有興趣 ,或是希望選購雲林的農特產品,歡迎蒞臨道之驛雲林物產形象館,地址.或是電洽施先生,電話:05-58764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