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9日 星期三

【台灣小故事米】土庫:無緣埋作伙


  土庫,不「土」,還很「酷」!
  「土庫」一詞,在中國閩南原來的意思是「存放重要物品的土造防火倉庫」,隨著閩南人往東南亞出海行商,這個詞也被廣泛使用在他們曾經落腳的爪哇、暹羅……等地方,後來,土庫更增加了「商業據點」的意涵。「土庫」是世界的土庫。台灣也有很多以土庫為名的鄉里城鎮,最廣為人知的便是雲林縣土庫鎮。
  土庫鎮街仔尾有一座百姓公萬善祠,廟後的大墳坵收埋了眾多無主骨骸。我們可能會好奇,這些「無緣骨」、「無緣鬼」是怎麼來的呢?
  我們可以從大正十五年(1926)嘉義廳政府所採錄的《社寺廟宇ニ関スル取調書 嘉義廳》這本調查報告書裡得到一些線索。〈土庫公學校區域〉章節記載,百姓公在日治時代俗呼「大應公廟」,原廟位在吐光山榕樹下(疑在今土庫商工),明治四十一年(1908)之後才移建今址,並增祀明治二十八年(1895)兵燹罹難者。
  所謂的兵災死難者,日本人寫的比較隱晦,實際上就是乙未抗日戰爭戰死的義民軍和無辜百姓。抗日彼時,土庫庄有黑旗軍將領吳玉山部隊據守,給予日軍迎頭痛擊,遂引來日軍報復性滅庄行動。
  昭和十七(1942)年,「土庫保甲聯合會」決定重修墳塋,並且立了一塊書寫「無緣萬靈位」的慰靈碑。「無緣」是日本稱呼無主孤魂的詞語,落款日期「紀元貳千六百貳年」則是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登基日起算後的2602年。
(文/雲林道之驛漢鵬)
編著絮語:
  漢鵬是個說書人,熟悉台灣各地的風俗民情,也是個殷勤的農民,他表示只要買他的米,就送個台灣的小故事,為了聽故事,我買了包【台灣小故事米】,故事就和大家分享
  除了賣米外,還有地文史輕旅行,如果你對雲林地文史有興趣 ,或是希望選購雲林的農特產品,歡迎蒞臨道之驛雲林物產形象館,地址.或是電洽施先生,電話:05-58764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