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

【道之驛花名冊】紅花野牽牛

   序
  道之驛雲林形象物產館每天都有各式各樣的花開花謝,而我卻習以為常而不覺,在幸福社區人才計畫開辦社區資源課程後,希望能為這些花兒寫點什麼。
  雖然我會離開,但花兒會繼續紮根!

  紅花野牽牛
  今天的主角紅花野牽牛是牽牛花屬植物,該屬植物性喜溫暖,因此多分布於低至中海拔,是常見的野地植物,由於是蔓藤類,常大面積攀爬在其他植物上,加上一般花朵多為大而鮮豔,頗引人注目。
  為什麼這樣嬌豔的花兒要叫做牽牛花呢?牽牛花通常全草有小毒,種子毒性較強,也就是說牽牛花可以當藥用,牽牛花的種子是中藥書籍都有記載的藥材,白的種子稱白丑、黑的稱黑丑。並不是長得丑,而是十二生肖對應十二地支而來,子對鼠、丑對牛、寅對虎…。所以白丑、黑丑就是白牽牛子、黑牽牛子的隱語。這種子具有瀉水通便,祛痰逐飲,殺蟲消積等藥效,近來研究對於癌細胞有抑制作用。在中國古時候因為有醫生利用牽牛花的種子治好農夫的宿疾,結果這農夫感激之餘牽著牛來向醫生答謝,自此後牽牛花就成了這個植物的名字。
  在雷斆《雷公炮炙論》裡第一個提到牽牛子的典故,可惜原書散佚。雷斅是南北朝劉宋(420~479)時的人,著有《本草經集注》、《名醫別錄》等書,原書已佚。但是在很多本草書中,都可以見到引用他所說的「牽牛易藥」這個典故。如宋朝唐愼微《證類本草》牽牛子下引陶隱居云:「作藤生花,狀如藊豆,黃色子作小房,實黑色形如梂子核。比來服之,以療腳氣急,得小便利,無不差。此藥始出田野人牽牛易(或作「謝」)藥,故以名之。」所以這是目前牽牛一名由來的唯一根據。
日本把牽牛花在叫朝顏,日本人以「顏」指稱喇叭狀的花,根據開放的時段,以一天中的不同辰光命名,清晨開放傍晚凋謝的是朝顏。它的花期不長,只有短短幾個小時。它在清晨綻放,於午後凋萎。而西方人喜愛牽牛花在晨曦中展顏,因此譽之為「晨之禮讚」(Morning Glory)

  秋天的紅花野牽牛是道之驛漫遊時的驚喜,紅花野牽牛是一年生纏繞性草質籐本植物,攀爬在道之驛陽光充足的雜草皮上,外型雖小不甚出色,卻也樸實。紅花野牽牛十分畏強光,只要強光一照射,花朵很快便會閉合,想看紅花牽牛花得一大清早才能開見花的美麗,不到中午當烈陽高照紅花野牽牛花就會嬌澀的閉合起來。
比起一般的牽牛花屬的姐妹們,紅花野牽牛就顯得嬌小貴氣了點,但每一朵花卻可以連續開放37天,是牽牛花類中花朵壽命較長的一種。葉形變異頗大,即使在同一株裡,也能找到3裂、圓形或心型的不同葉片。
紅花野牽牛在道之驛勢力還真不小呢?雖然常常被割草機砍成好幾段,但紅花野牽牛還是頑強地盤據占領,在早上盛花怒放。
  
(文/施朝祥)



中文名稱:紅花野牽牛
英文名稱:Red Flower Morning-glory
  名:Ipomoea triloba  L.
  名:旋花科 (Convolvulaceae)牽牛花屬(Ipomoea)
  名:星牽牛花,三裂葉薯,小花假番薯(廣東)
原產地:台灣、熱帶亞洲、澳洲、非洲
分布:台灣全島低海拔山野及荒地皆有分布,各離島上也十分常見。海濱或海邊之低海拔空曠地,林緣適合其生長,幾乎全年可見開花。
  途:1.綠化觀賞用:耐光照、可栽培供觀賞。
2.藥用:種子:利尿瀉下,化痰消腫,殺蟲攻積。
莖:纏繞性草質藤本植物,莖纖細,富纏繞性,呈平臥狀,光滑或疏被毛。
葉:單葉互生,具葉柄,葉廣卵形,先端銳尖,基部心形,葉尖漸尖形,葉緣全緣,長 3~8 公分,寬 2~7 公分,紙質。兩面光滑或略有短細毛茸。
花:聚繖花序,花朵腋出,由1至數朵花組成;花萼革質,花梗較葉為長;花冠漏斗狀,光滑,粉紅色或紅紫色,花冠長約 1.5~2 公分;雌雄同株,萼片卵形,雄蕊 5 枚,花絲極不等長,基部有毛,子房無毛;夏、秋季開花。紅花野牽牛十分畏強光,只要強光一照射,花朵不久便閉合,因此,幾乎只有在清晨或遮蔭處可以看到花開。不過,每一朵花卻可以連續綻放 3~7 天,是牽牛花類中花朵壽命較長的一種。
果:蒴果球形,有毛,內含種子 3~4 粒,種子黑色、光滑。
特徵:紅花野牽牛為旋花科,牽牛屬一年生纏繞性草質藤本植物,莖纖細,富纏繞性,呈平臥狀,光滑或疏被毛。單葉互生,具葉柄,葉廣卵形,先端銳尖,基部心形,葉尖漸尖形,葉緣全緣,長 3~8 公分,寬 2~7 公分,紙質。兩面光滑或略有短細毛茸。聚繖花序,花朵腋出,由1至數朵花組成;花萼革質,花梗較葉為長;花冠漏斗狀,光滑,粉紅色或紅紫色,花冠長約 1.5~2 公分;雌雄同株,萼片卵形,雄蕊5枚,花絲極不等長,基部有毛,子房無毛;夏、秋季開花。蒴果球形,種子被有黑灰色細毛。紅花野牽牛全草有小毒,種子毒性較強。幼兒或家畜誤食,有四肢無力、頭昏、食慾不振等症狀。
拍攝地點:道之驛雲林形象物產館水塔下方草皮
拍攝時間:20151031日上午10:20
參考資料:http://kplant.biodiv.tw/%E7%B4%85%E8%8A%B1%E9%87%8E%E7%89%BD%E7%89%9B/%E7%B4%85%E8%8A%B1%E9%87%8E%E7%89%BD%E7%89%9B.htm


2015年10月24日 星期六

【台灣小故事米】斗南:他里霧埤

  雲林縣斗南鎮的舊地名叫「他里霧」,原為洪雅族他里霧社(Dalivo)所在地,三百零五年前,他里霧族人與漢人曾經共同開鑿了一座「番仔陂」。
  《諸羅縣志》:「他里霧番仔陂,在他里霧社。康熙五十年,莊民合築。」這是「番仔陂」最早見諸文獻的紀錄。
  書裡提到,「番仔陂」屬於「就地勢之卑下,築堤以積雨水」的「涸死陂」,量多量寡全看雨水豐缺而定。
  同治年間編纂的《台灣府輿圖纂要》〈埤塘〉一節是這麼說的:「他里霧番仔陂:蓄積天水。」顯然,從康熙末到同治這一百五十多年之間,「番仔陂」皆為「涸死陂」的型態。
  接下來的三十年是 「番仔陂」改變最遽的時代,我們從光緒二十年(1894)成書的《雲林縣采訪冊》可以看到「番仔陂」從番仔名改成了「舊社陂」,並且透過連通渠道,與鄰近的「將軍崙陂」、「竹頭角陂」、「阿陳莊陂」等埤圳連成一氣,成為一個有系統的水利網絡。從地名的轉變,也可以了解,這時候他里霧族人或許已遷往他處,原來的部落才被漢人改稱「舊社」。
  大正十年(1921)以後,日本人將原本的「舊社陂」納入「斗六郡水利組合」管理,並改名「他里霧埤」。隔年,「他里霧埤」進行堤護岸修復工程,工期自大正十一年十月開始,大正十二年八月竣工,耗資一萬三千五百日圓。
  完工之後,由斗六郡守山口德治、斗六郡役所庶務課長戶島嘉吉等人設立改修紀念碑並植樹留念,碑與樹今仍矗立他里霧埤之畔。
(文/雲林道之驛漢鵬)
編著絮語:
  漢鵬是個說書人,熟悉台灣各地的風俗民情,也是個殷勤的農民,他表示只要買他的米,就送個台灣的小故事,為了聽故事,我買了包【台灣小故事米】,故事就和大家分享
  除了賣米外,還有地文史輕旅行,如果你對雲林地文史有興趣 ,或是希望選購雲林的農特產品,歡迎蒞臨道之驛雲林物產形象館,或是電洽,電話:05-5876425

【台灣小故事米】斗南:埤麻、大有,傻傻分不清楚

  雲林斗南有一個叫做「埤麻里」的聚落,光緒二十年(1894)成書的《雲林縣采訪冊》已有「萆麻庄」的記錄。
  不管是寫成埤麻或是萆麻,都是指「蓖麻」這種大戟科灌木植物。蓖麻除了種子以外,全株皆具毒性,蓖麻籽油可以治療風疾,亦是傳統製糖產業的不可或缺的原料。
埤麻里的由來,係因早期栽種許多蓖麻的緣故,然而,當地居民卻流傳了一個傳奇的「改名說」:
  「埤麻舊名大有庄,1895乙未年為抵抗日人統治,本庄青年群起反抗,無奈寡不敵眾逃回庄中,不慎遺落「大有」頭旗被日軍拾獲,庄民為避免滅庄之禍,便在福天宮玄天上帝的指示下將庄名改為埤麻。」
  雖然歷史上並無「大有庄」的記載,也找不到任何改名的痕跡,但我認為埤麻庄民抗日應確有其事。這件英雄事蹟,不只彩繪在社區的高牆之上,也銘刻在世世代代埤麻人的記憶裡。
(文/雲林道之驛漢鵬)
編著絮語:
  漢鵬是個說書人,熟悉台灣各地的風俗民情,也是個殷勤的農民,他表示只要買他的米,就送個台灣的小故事,為了聽故事,我買了包【台灣小故事米】,故事就和大家分享
  除了賣米外,還有地文史輕旅行,如果你對雲林地文史有興趣 ,或是希望選購雲林的農特產品,歡迎蒞臨道之驛雲林物產形象館,或是電洽,電話:05-5876425

【台灣小故事米】西螺:肥料大亨張崇岳

  日治時代,西螺有一位超級大地主張崇岳,據說,他的田地廣大,平時巡田需仰賴騎馬代步,從1920年代留存下來的一張老照片,可以確認張家的確豢養了一頭馬匹。現在的虎尾鎮惠來里仍有一個「宗岳寮」地名,是張崇岳曾在此經營土地事業的證據之一。
  張崇岳出生於光緒三年(1887)十一月十日,明治四十年(1907),考入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乙科,明治四十三年(1910)三月修業期滿,分發至斗六公學校樹仔腳分校(今莿桐鄉饒平國小)擔任訓導,大正二年(1913)轉調斗六公學校本部任職。
  大正三年(1914)五月,辭去公學校教職是張崇岳生涯的轉捩點,從此之後,他開始轉向工商業界發展,因緣際會取得日本三井財閥化學肥料在斗六、虎尾、北斗三個支廳的專賣權,適值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打,歐洲甜菜根減產,台灣蔗糖趁勢躍上國際市場,甘蔗栽種面積遽增,張崇岳的肥料進口生意因此大賺,成為「肥料大亨」。
  數年之間,張崇岳的財富和土地迅速積累,大正八年(1919)被選為西螺農產組合理事,大正十年(1921)擔任虎尾郡水利組合評議員和西螺街協議員,昭和八年(1933),更被推舉為西螺信用組合組合長(相當於今農會理事長)。
  日治時期西螺振文書院、廣興宮三山國王廟、社口福天宮媽祖廟…等廟的重修工程皆可找到張崇岳的捐款紀錄。
  太平洋戰爭期間,張家應皇民化運動時勢所趨,改姓為「清川」,張崇岳改名「清川崇岳」,長子張守仁則改「清川仁作」。
  現在西螺鎮埤頭里仍存張崇岳發跡時所興建的舊宅院,而今牆倒樓塌,人去樓空,讓人唏噓感嘆。
(文/雲林道之驛漢鵬)
編著絮語:
  漢鵬是個說書人,熟悉台灣各地的風俗民情,也是個殷勤的農民,他表示只要買他的米,就送個台灣的小故事,為了聽故事,我買了包【台灣小故事米】,故事就和大家分享
  除了賣米外,還有地文史輕旅行,如果你對雲林地文史有興趣 ,或是希望選購雲林的農特產品,歡迎蒞臨道之驛雲林物產形象館,或是電洽,電話:05-5876425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三

參訪西螺鎮張廖祠堂─崇遠堂



到西螺鎮崇遠堂參訪有一種回到家廟的感受,自小生長在廖部子小庄聚落,全庄大多姓廖,但總是好奇地問:墓碑上都刻上張公呢?一直都不明白是何原故,直到有一天查資料時才知道有張廖一族,原來村子是由就是張廖家族來開墾的聚落,祖父取了張廖族女後,由梅林里的埤頭移居此庄。


國家三級古蹟西螺鎮張廖祠堂─崇遠堂,是台灣保存少數完整客家家廟之一,原創於清道光年間,由詔安客家最大家族張廖氏家族興建,1928年(民國17年)移建現址,而目前所見之宗祠格局,則為1955年(民國44年)再度重整修建的成果,當時結合傳統建築技術及日治時期引自西方之裝飾技藝,建築形式非常精美,建築格局正門為五開間立面,屋頂採斷簷生箭口形式,中央之間推縮形成凹壽,並以一對龍柱與石獅形成中央視覺焦點,中殿以三開間的軒廷拜殿結合主要的祭祀空間。在雕刻、彩繪、洗石子、磨石子等均極為精美,磨石子的八仙桌多張頗具特色且少見。

張廖宗祠也是台灣最大的宗祠家廟之一,由於年代久遠,建築風格獨特,極具文化古蹟價值,1985年(民國74年)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
在二年前開始修建,外觀設計以閩南式風格建造,樣貌保留與百年前模相,修繕後土木工程在日前完工,修建後的崇遠堂,外觀典雅的閩式建築風格,傳統大木建築佔地規模大,環境相當優雅。
在內部有塊西螺街長二崙庄長、崙背庄長在乙亥仲春立的「祖德宗功」匾額,朋友漢鵬說,這塊匾上的昭和二字被塗去了,我仔細看了看才發現真的是被塗掉了!

心想:台灣人沒有主體地位,不能彰顯自己的歷史,只能在政權不斷更迭時,用盡各種方式來偷偷留下來。我居住的廖部子庄的神相也是在日治時代,由庄民偷偷的藏在埔尾才躲過一劫,等到民國後才又出土,重享人間煙火。

崇遠堂家廟不僅是張廖家族的資產,從文化、風水、建築格局上,更是地方重要的資產,如今閩南式風格的建築屹立在一五四甲縣道旁,壯觀而耀眼,吸引過往車輛不少目光,看到老祠堂的矗立,讓也是張廖姓氏血親的我看了真是備感安慰。
(文/施朝祥)

趣味ㄟ蘭花part2


  珍奇異蘭花在台灣民間被稱為趣味ㄟ」,趣味ㄟ蘭花是由玩家選種交配,因為是交配繁殖的下一代,可以知道有父母的特性,但誰也不能預準子代的會出現的樣貌,只有在開花後才能知道,具有很高的開獎性
  易稼蘭花場最近新出了一批「趣味ㄟ」蘭花,芌瓣和側瓣的顏色是由淡黃偏綠色,向內慢慢地轉成粉紅色,有些是漸層地轉向粉紅色,有些則是波浪狀地轉向粉紅色,唇瓣鑲上鵝黃色,和蕊柱的白色形成對比。





  這花繼承父母的遺傳香氣,有些較為剛烈具有濃郁的花香、有些較為溫馴僅具有淡淡的花香,有些很害羞只有很清淡的花香,若不仔細聞還嗅不出來;有些隨時間遞移香氣會漸減,到晚上時就不一定會聞的到,但經過一夜後又會在產生濃郁的花香味、有些花香則恒常不變。
  「趣味ㄟ」蘭花是一種個性化產品,每一株都是世界獨一無二的,每個人可以選擇自己最喜好的那朵。


  若想觀賞或聞聞「趣味ㄟ」蘭花的花香,歡迎接洽道之驛雲林物產形象館或易稼蘭花場。
(文/ 施朝祥)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台灣小故事米】西螺:西螺有座泰山

  設石敢當以鎮邪制煞,台灣到處可見,然而,有一座約莫170公分高的石敢當你可能聞所未聞。
李漢鵬的相片。
  這座石敢當就位於雲林西螺,聳立在濁水溪南畔堤防上(原位於延平路及大同路口),碑高五尺六寸(169.68公分),上刻「獅咬劍」圖騰及「泰山石敢當」六個大字,相傳建於清道光七年。
  從風化斑駁的程度來看,石敢當確實歷經了不少風霜,但是否為道光年間的文物仍待更多的史料出土方能做判斷。
  再來,我們仔細觀看「泰山石敢當」的書寫方式,會驚訝的發現「泰」字的水少了一點,「石」字多了一點,而「敢」字的耳卻沒有下突,難道是寫錯了嗎?
  不,是刻意的,因為西螺石敢當與《魯班經》中的「泰山石敢當」圖繪及寫法相似度極高,一樣都是用「缺筆」的形式書寫, 應是石匠參考 《魯班經》而製,不同的是,《魯班經》裡的「泰」水少了兩點。
  「缺筆」是帝制王朝底下為了避免直呼皇帝及尊長名諱所發明的一種權宜書寫。泰山為五嶽之首——帝王的封禪之地,石敢當「缺筆」有可能是避諱之故。
  西螺當地另有石敢當是為了鎮水的傳說,泰字水少一點,其實是老祖先們希望免於濁水溪氾濫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