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4日 星期六

【台灣小故事米】斗南:他里霧埤

  雲林縣斗南鎮的舊地名叫「他里霧」,原為洪雅族他里霧社(Dalivo)所在地,三百零五年前,他里霧族人與漢人曾經共同開鑿了一座「番仔陂」。
  《諸羅縣志》:「他里霧番仔陂,在他里霧社。康熙五十年,莊民合築。」這是「番仔陂」最早見諸文獻的紀錄。
  書裡提到,「番仔陂」屬於「就地勢之卑下,築堤以積雨水」的「涸死陂」,量多量寡全看雨水豐缺而定。
  同治年間編纂的《台灣府輿圖纂要》〈埤塘〉一節是這麼說的:「他里霧番仔陂:蓄積天水。」顯然,從康熙末到同治這一百五十多年之間,「番仔陂」皆為「涸死陂」的型態。
  接下來的三十年是 「番仔陂」改變最遽的時代,我們從光緒二十年(1894)成書的《雲林縣采訪冊》可以看到「番仔陂」從番仔名改成了「舊社陂」,並且透過連通渠道,與鄰近的「將軍崙陂」、「竹頭角陂」、「阿陳莊陂」等埤圳連成一氣,成為一個有系統的水利網絡。從地名的轉變,也可以了解,這時候他里霧族人或許已遷往他處,原來的部落才被漢人改稱「舊社」。
  大正十年(1921)以後,日本人將原本的「舊社陂」納入「斗六郡水利組合」管理,並改名「他里霧埤」。隔年,「他里霧埤」進行堤護岸修復工程,工期自大正十一年十月開始,大正十二年八月竣工,耗資一萬三千五百日圓。
  完工之後,由斗六郡守山口德治、斗六郡役所庶務課長戶島嘉吉等人設立改修紀念碑並植樹留念,碑與樹今仍矗立他里霧埤之畔。
(文/雲林道之驛漢鵬)
編著絮語:
  漢鵬是個說書人,熟悉台灣各地的風俗民情,也是個殷勤的農民,他表示只要買他的米,就送個台灣的小故事,為了聽故事,我買了包【台灣小故事米】,故事就和大家分享
  除了賣米外,還有地文史輕旅行,如果你對雲林地文史有興趣 ,或是希望選購雲林的農特產品,歡迎蒞臨道之驛雲林物產形象館,或是電洽,電話:05-58764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