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9日 星期日

田畦邊果菜園拜訪記

    在炎熱的午後,我邊看著地圖邊找田畦邊果菜園,鄉下每個地方都長的差不多,沒有什麼可以當路標,路上也沒有什麼人,要找個果園確實有難度。猜了老半天的路,來來回回地跑,忙了老半天終於找到了尖山腳的田畦邊果菜園。
  快四點時才到田畦邊果菜園,和約定的時間差了二個多小時,剛到時園主陳弘益大哥正在餵雞,雞養在台灣原生種的檸檬樹下,以前時鄉下家家戶戶必有養雞,」和「台語同音,養雞意謂著養家的意思,如今時代變遷,除了專業養殖戶外,只剩下少數人在養,通常是養來自己吃的,但有機農民則擅用雞的特長,一方面可以協助除蟲除草,另一方面可以吃淘汰的剩菜或劣品米粒。  
農民通常都很忙,工作總是做不完,園主陳弘益大哥為了我的到訪,特地延後收穀子的時間。

鴨間稻

園主陳弘益大哥向我說明了,田畦邊果菜園的經營方式。
田畦邊果菜園共約二甲地,由陳弘益和黃小萍夫婦二共同經營,種植各項蔬菜和果樹等。

約有九分地(點九公頃)種稻,稻種台梗十六號。
提到種稻,我最好奇的是耕作及防治方法,尤其是被稻農所頭痛的金寶螺,當我提出言問題時,陳大哥有點意外地,然後說:「我們沒有時間可以管理稻子,所以除了放一次基肥外,就沒有進行田間管理,至於金寶螺給鴨子吃都不夠,還要從外面抓蝸牛來給鴨吃。」

我更好奇了,不施肥不用藥,只有養養鴨,那稻子的產量呢?
陳大哥回答:「大概是『八割』多一點,算還可以。」
我看著那鴨,陳大哥進一步地說:「這鴨是特別配種的,不會有下一代,是從宜蘭坐火車來的,每隻小鴨成本三十元,加上火車費用共要四十元,鴨和稻子一起長大成熟,過幾天就要賣了,因為是野放在稻田中的鴨,熟客都訂光了,也算是一筆收入,可以加減貼補家用。」

除了種植作物販賣外,陳大哥也和其它有機農民配合,接受農園導覽解說和體驗旅遊,還有豆花的製作體驗,讓客人可以進一步體會農事活動。
陳大哥表示:「其實導覽解說和體驗旅遊並不賺錢,每次接團都要把原本行程的工作放著,來進行解說是不合理的,但是如果不接導覽解說,又無法讓人瞭解到有機農民的心意。」
導覽解說內容主要是介紹田畦邊果菜園的生產理念和生產方式,並在園子繞一圈,可以直接看到各式各樣的作物。
除了導覽解說外,旅客還可以增加防治體驗行程,或是還有豆花製作體驗。

大家一起來收穀子

  在我離開前,特地到門程看稻穀晾曬的狀況。
聞著久違的稻穀香,浮起小時候,在斗南國小前的路上晾曬稻穀的印象,在驕陽下父親載著斗笠流著汗,每十五分鐘翻動一次,讓稻穀曝曬可以均勻,每粒米都是從頭辛辛苦苦流下汗來才能得到的。自從烘穀機出現後,多數人們早已不在靠太陽曬稻穀了。

看著陳弘益黃小萍夫婦二收穀子。我本以為只有夫婦二人收穀子,沒想到突然出現了一堆孩子幫忙收穀子。
離開前,看著台灣最美的畫面,鄉下最美的就是人了!農忙時大家都會互相幫忙。

(文/施朝祥)


想要購買雲林最好的產品,或是想體驗農村之美,請接洽道之驛雲林形象物產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