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0日 星期日

歐吉桑找茶趣

  一群喜歡喝茶的歐吉桑,在泡茶閒聊中,想起兒時所喝到的味道,希望能在喝到那個令人難以忘懷的口感,張簡和幾個朋有開始了找茶的旅程……
  歐吉桑們開始在各地的製茶廠尋找那兒時的味道,在不斷的追尋,卻都找不著,最後有個製茶老師父有些遲疑的說:「你們要找的茶,可能沒有了!你們所追尋的口感不是因為製茶技術的問題,而是茶葉本身的風味沒了。現在的茶園都是使用化學肥料,讓茶樹快速生長,也使用農藥,讓蟲無法啃食茶葉,快速的生長又沒有蟲的刺激,那種茶的味道就無法孕育出來。」
製茶老師父的一番話,讓歐吉桑心涼了!


(被親友戲稱的洞洞茶,頂著內心的交戰:不噴農藥、收成驟降......)
  為喝一口記憶的中茶,歐吉桑們燒起了鬥志,既然沒有茶園種,那就只好自己來吧!歐吉桑在找茶的過程中,也接觸了許許多多的茶園,看到了為追求產量而不斷地使用各式各樣的肥料、養劑、農藥……,不斷地過度汲取及傷害土地,更讓歐吉桑們心疼,引發了想為這塊名為『母親』的大地做些回饋的事。
  歐吉桑們在南投的鹿谷找一塊茶園,重新開始進行友善耕作的茶園。大夥討論著,是要用有機農法嗎?還是自然農法呢?亦或是秀明農法?
  歐吉桑們的結論是:不論是什麼農法,總要以友善土地為第一優先。
  歐吉桑們就這麼傻傻的走下去
  歐吉桑們要以友善土地為第一優先,但現實總是要面對,剛開始租到的茶園,茶樹都是吃好(肥料)保護好(農藥)長大的,突然要放手,不再餵食好料,不再保護它,那些嬌生慣養的茶樹,多數都受不了,死了一百多棵的茶樹,能在艱困環境中存活下來的茶樹,葉子都被蟲啃的不成樣子,歐吉桑的親友們看到那樣子戲稱:洞洞茶。
  以友善土地為第一優先,那茶樹長的一點樣子都沒有,對許多慣行農法的農民,意謂是個不會照顧園子的農民,有些農民會善意勸說、有些農民會私底下竊竊私語、有些農民則直接說:「你們這樣不對啦!要……
  歐吉桑們都有心里準備,友善農法的茶葉產量少,而且茶樹的長像是讓人感到抱歉。但看到這慘狀,大夥都頂著內心的交戰(不噴農藥、收成驟降…),終於還是有些歐吉桑受不了,選擇退出;有些歐吉桑則認為古人可以做的到,那麼我們也應該可以,相信醜小鴨終會變天鵝。
  自然農法不是放任農法,也不是旁觀式農法,而是努力遵從大自然法則的農法,在現今對環境、生態和土地破碎和斷裂的農法後,要恢復較為完整的環境、生態和土地,需要人為的努力,更需要時間來鋪陳,凡事急不得。


  除了環境、生態和土地破碎和斷裂的重建外,更重要的是人心的重建,剛開始經營茶園時,找不到合適的除草工人,因為貫行農法農民都使用除草劑,不用除草;找不到適合的採茶班,資深的採茶工都有深深的見解,不知如何去採友善土地農法的茶。當然缺工時,有些人更會瞭解到自己的市場價值,馬上要求提高工資。
  經過幾年的努力,茶樹開始穩健成長,從只有吃素的蟲,不斷地啃蝕茶樹,到有吃葷的蟲的出現,來幫忙照顧茶園。從只剩單一物種的茶樹,到長出各式各樣的雜草,共同分享這塊園子、共同被蟲啃食、共同涵養水份,整個生態系慢慢地建立起來。
(各個時節都有新義工)



  今年大旱,園子沒有砍雜草,缺水讓雜草先承擔了,茶樹沒有因此而有缺水的徵兆;今年浮塵子特多,一般茶園農藥下的特別重,卻沒有什麼效用,歐吉桑的茶園卻沒有被啃蝕特別嚴重。
  在人事的部分,歐吉桑找到固定的砍草工人、採茶班;更重要的是有些慣行的農民,看到了另一種可能性,也開始思考,也許有另一條路可以走看看!
 
  「來!喝一杯今年新做的茶!」聲調是充滿喜悅與滿足,是走過低沉,爬上高山的一種喜悅,是所有的苦悶與誤解都得到釋放的滿足感。
  一杯好茶無須高海拔的光環,也不用比賽得獎的加持。是感謝天時、地利與人和;有的是滿足與喜悅的分享,更有著親友相聚的幸福溫暖。
  喝茶不僅是品嚐茶,而是一種生活、一種態度,並且伴隨著茶活化滋潤身心靈,讓品飲的同時能感受製茶者的用心,也感受到天地的恩澤,同時也在心裡埋下一顆記憶的種子。


 (文/施朝祥)

2015年8月28日 星期五

道之驛和希望工場共同設立「愛心家園惜福專櫃」

雲林縣身心障礙者重建協會的希望工場常會收到善心人士捐贈的二手物資,如衣服、玩具、書籍、日用品……等。但學員利用有限,社會愛心無量,有許多學員們用不上的物資,希望工場基於環保與惜福觀念,主動關心響應節能減碳愛地球,以「任何東西不管幾手,都有它存在的價值」的理念,和道之驛雲林形象物產館在八月二十日共同設立「愛心家園惜福專櫃」,專櫃上的二手物資採隨喜結緣,希望把二手物品傳遞給更需要的人。






「愛心家園惜福專櫃」的二手物流通的小櫃,這個專櫃是由雲林縣身心障礙者重建協會的「希望工場」學員所管理,透過惜福專櫃的管理,可以促進身心障礙者的人際關係,達到生活陶冶、生活自立、克服工作障礙、提升工作效能等目標。希望工場的學員們實踐愛物惜福的觀念,減少商品製造過程中會產生污染和資源浪費,為節能減碳愛地球,貢獻一份微薄的心力。
協會總幹事卓中信表示,聯合國已確定全球暖化是人類所造成,應該也要由人類來補救,「希望工場」雖然小,但只要發自內心愛物惜福保護資源,就能盡個人之力微幅改變地球的熱平衡,更可以藉由「愛心家園惜福專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希望工場的學員們在生活能力和工作技能雖然不能和常人一般,但身為社會的一份子,他們也沒有逃避責任,努力地在為社會貢獻一份微薄的心力:每周二早上,定期會幫忙社區打掃;不定期到老人院去探訪老人,陪伴老人說話,為老人從事按摩……等服務;當小農生產過剩時,也協助小農販售農產品;在4月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希望工場學員和家長也向社區店家募款二萬餘元捐助泥泊爾災民。
  希望工場的學員們就像螢火蟲,點點淡淡的螢光,在暗夜中特別的迷人。


  後記:
   在夜鷹保全股份有限公司的贊助下,給了希望工場的孩子們吃一份豐盛的午餐,還給了一份特別的拌手禮,孩子們度過了一個有義意且愉快的上午。
  看著他們緩慢卻認真工作的神情,完成工作時發自內心的成就感,那時他們眼睛特別的明亮,整個人充滿著歡樂的喜悅,特別的動人
  
我在內心誠摯地他們祈求:
  希望公部門或善心人士能夠提供合適的場地方,讓孩子們學習謀生技能。
  希望庇護洗車場可以順利成辦。
  希望有公司或工場可以聘用這些孩子。

(/施朝祥)

【台灣小故事米】過溝火燈夜巡參訪記

  中元普渡是民間祭祀鬼的節慶,但其實整個七月都是好兄弟的假期呀!(抖~抖),不要怕!今天來介紹「趕鬼」的習俗!
  在農曆七月鬼門開的前三天,嘉義布袋會有上千位民眾拿著火把繞行庄頭,這是在做什麼呢?來看看小編們到布袋與李府王爺夜巡的日記吧!
  農曆七月初一「鬼門開」,嘉義縣布袋鎮過溝建德宮在鬼門開前三天有「趕鬼」習俗,上千位民眾拿著火把繞行庄頭,象徵驅趕野鬼、驅魔避邪。道之驛社區資源調查部特別派出觀察員,參與此盛會。
  我和漢鵬下午到達建德宮時,就可以感受到海口人的熱情和大方。相較於許多的廟會活動,只有老人家在努力為神明服務,在建德宮可以看到老人泰然地幫神明安座,中壯年和青年則忙碌穿梭在為各項雜瑣事務,還有許許多多的國中生在服務台協助各項事務。
漢鵬口渴,到建德宮前的店家希望買有機甘蔗汁喝,店家老板說:「在前面攤位上就有人『寄附」』,去那邊要喝多少就有多少,不用再花錢買了!」
  我和漢鵬在閒聊中,突然有個人拿了一箱的冬瓜支仔冰到處發放,那火燈發放處旁還有海鮮粥讓人隨意取用。讓人感受到富足祥和的地方,百年傳統攑燈夜巡是庄頭大事,老老少少全體都動起來,對於各項物資毫不吝惜,如此虔心想必是更受神明護佑。
  海口人熱情和大方,對事也很認真和勇敢,令人留下剽悍兇猛的感受。在一百多年前,過溝庄和布袋嘴庄常常在冤家港發生械鬥,不少人死於械鬥,出現許多孤魂野鬼出沒的傳聞,又有許多人在大公堀(共有魚塭)非難而死,更驗證鬼魂之說,造成人心惶惶不安。
  為撫慰孤魂野鬼,安定人心,建德宮李府王爺降駕指示以安營、夜巡的方式,來維持過溝庄的寧靜與庄民平安。
  夜巡時需要的照明工具,火燈要先用50公分的竹竿,將前頭部分剖成絲狀,再放入玻璃瓶,並放入用金紙包住的引信後灌入煤油,外頭在用土裹住玻璃瓶前端,配合神明出巡遶境的儀式。
  當為人的舞台遷謝之後,主角王爺才上場,恰巧來了一場雨。
  執事人員馬上啟動雨天備案,四處發放輕便雨衣,信眾們在慌亂中把雨衣穿上,一陣紛亂後,多數人已把雨衣穿妥,信眾們都攑著火燈,圍繞著李府王爺觀輦轎,靜靜地注視著,等待王爺指示起轎時間。
  待信眾的心都平靜下來後,在肅穆中,王爺指示火燈夜巡正式起轎繞庄頭,布袋鎮過溝建宮的主轎和來共同夜巡趕鬼的神轎,依序魚貫而行,攑著火燈的信眾和遊客則隨後跟上,隊伍綿延數百公尺。
  遶境時,若發現異狀,神明會降駕神乩指引,再由遊行的信眾以火把過火,驅趕邪魔。
  漢鵬說:「趕鬼並不一定是把鬼趕走,有時是把鬼收編為六丁六甲的衛士,讓無人祭祀的孤魂野鬼,變成捍疆衛土的兵丁,並享有人間煙火。」
  離開前,我們各吃了一碗為夜巡人員所準備的紅豆湯圓,口感極佳,想著今年會有神明的護庇,就更加開心了!
(文/雲林道之驛施朝祥)

編著絮語:
  漢鵬是個說書人,熟悉台灣各地的風俗民情,也是個殷勤的農民,他表示只要買他的米,就送個台灣的小故事,為了聽故事,我買了包【台灣小故事米】,故事就和大家分享
點我購買:【台灣小故事米】

2015年8月26日 星期三

打造幸福家園扶助「希望工場」

  幸福家園希望能讓雲林的身心障礙者有全方位的生活獨立訓練,當身心障礙者越有獨立生活的能力,不但能減輕家庭負擔,更能讓自己活得有尊嚴。
  「希望工場」是一個由身心障礙者及其照顧者共同創造希望的地方,幫助身心障礙者獨立生活、擁有工作、創造生命價值。透過團體治療及工作能力強化訓練的方式,促進身心障礙者的人際關係,達到生活陶冶、生活自立、克服工作障礙、提升工作效能等目標。
  雲林縣身心障礙者重建協會的「希望工場」接受學員為16歲以上身心障礙者,提供身心障礙者(1)生活自理訓練:包括室內外環境清潔、洗滌、簡易烹飪等;(2)社區生活適應訓練:學習購物、就醫、訪友、交通工具使用等;(3)工作能力強化訓練:藉由希望工場及農場,培養學員建立良好的工作觀念、態度、習慣等;(4)就業輔導:就業機會開發、媒合及輔導就業、協助雇主申請雇用獎助、職務再設計等。
(準備出發打掃社區服務)
(希望工場學員們參與社區打掃服務)
  目前人數已達六十餘人,學員來自斗南、斗六、西螺、莿桐、林內、大埤、古坑、土庫、虎尾、二崙、崙背等鄉鎮。除生活及工作能力強化外,協會更積極輔導身障者社區化就業,使其達到真正的生活自立。
(大家一起來,合作力量大)
  希望工場8年前成立時學員人數不到10人,當時一位善心的李姓業者將其100坪大小的碾米廠的倉庫承租給協會,包含水電一個月約3萬元租金,但今年學員已成長至60餘人,空間早已不敷使用。

  100坪大小的空間得囤放各項代工物品,60個學員擠在一起工作,沒有冷氣的空間更加悶熱,但學員連「熱!」都不敢喊,流著汗水還是沒有停下手上工作。
  身心障礙者謀職不易,但透過工場的輔導,不僅在輔導期間能有微薄收入,訓練後再求職也比較順利,白天工作時間,家長也能稍稍喘息,希望工場肩負各種功能,所以等著進入工場的身心障礙者也不少。
  目前正在等待的身心障礙者就超過10人,遇到家長殷切詢問只能委婉拒絕,令人備感難過,但是「真的沒有空間」,不敢收新學員。
  這是卑微的請求!
  設立希望工場,透過代工及自有商品開發,輔導身心障礙者就業,近年學員人數成長,工場空間嚴重不足,協會急尋合適新址,希望公部門或是民間善心人士能夠提供適合的地方,讓這群孩子可以在足夠的空間內學習謀生技能。
(文/道之驛雲林物產形象館 施朝祥)

【台灣小故事米】西螺:濁水溪橋前世

  橋,水梁也,而梁字,刃、木、水,古稱過水道的木造建築為「梁」,橋梁乃高架於河道的通道。
  給大家3個提示,來猜猜今天要說的是哪座橋唷~
   1、日治時期總督府同意建造,直至國民政府在美國金援下完成
   2、完工當時享有「世界第二大橋」、「遠東第一大橋」美譽
   3、大甲媽每年農曆三月遶境必走
  猜中了嗎?

  昭和十一年(1936)五月二十四日上午十點三十分,西螺女子公學校講堂聚集了來自員林郡、北斗郡、虎尾郡、東石郡、北港郡轄下四百多位居民,公推西螺街林振聲醫師為大會主持,選舉西螺街長廖重光、北斗街長林伯余為正、副會長,正式成立「濁水溪人道橋架設期成同盟會」。
  在濁水橋尚未架設的年代,兩岸人民往來僅能徒步涉水或仰賴筏夫渡溪,清代的「永濟義渡」便是往來濁水溪中游的重要渡口。大甲媽祖南下進香、南瑤宮彰化媽祖笨港進香也曾留下了為人津津樂道的「撩溪」傳說。
  明治三十九年(1906),連結二水和林內的濁水溪鐵道橋工程告竣,兩岸交通增加了一個新選擇,只可惜,鐵道橋只能給火車跑。
  「濁水溪人道橋架設期成同盟會」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為了向台灣總督府陳情,促成濁水溪橋興建。昭和十二年(1937),總督府同意所請,人道橋的工程正式發包。同年七月,河北省宛平縣蘆溝橋的槍響開啟了八年中日戰爭。
  昭和十三年底(1938)《台灣日日新報》登載了一則濁水溪人道橋建造橋墩的新聞之後,隨著太平洋戰爭的戰火燎原,鋼構短絀,濁水溪橋終究只完成三十二座各自孤立的橋墩。
1953年,濁水溪第一條通行人車的橋樑「西螺大橋」終於在獲得美國金援,由國民政府建造完成。
(文/雲林道之驛漢鵬)
編著絮語:
  漢鵬是個說書人,熟悉台灣各地的風俗民情,也是個殷勤的農民,他表示只要買他的米,就送個台灣的小故事,為了聽故事,我買了包【台灣小故事米】,故事就和大家分享
購買方式:【台灣小故事米】

2015年8月25日 星期二

【台灣小故事米】二二八的故事:虎尾三姓公正名

  大學時期有考古學研究,課堂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話:「考古學家必須非常有想像力,用想像力把歷史及文物連結,慢慢建構出一套有條理的論述,再不斷的進行驗證更改。」,相當有趣的地方!考古學家發現文物,調查文明,接著詮釋文化,最後告訴大家。
  現在所呈現的「過去」的物品與其所對應的活動,都是由後來的我們不斷的拼湊出一套「比較」合乎邏輯的行為,因此,這也是歷史始終存疑之處。
  而,誤記誤傳更是有可能發生的事情,今天,讓我們替「三姓公」正名。

  虎尾埒內里大堀頭旁有一座三姓公廟,主祀神三姓公是三位不同姓氏的亡魂。
  三姓公皆於雲林二二八事件中喪生,他們的遺體在槍決現場虎尾東市場曝曬多日,才有善心人士合力將屍體的帶回埒內公墓收埋。
  不同於一般的無祀鬼魂有應公,三姓公有名有姓,根據廟碑所記:三姓公分別是來自台中的西醫師顧尚泰、中醫師李持芳、印刷廠職員王濟寧。
  1977年,沒有人敢在公開場合談論二二八,卻有埒內里民共同出資為三姓公建廟,因為不知道他們的出生年月,便把每年10月17日建廟日期訂為祭典日。
  三姓公是祭祀二二八受難者的廟宇殆無疑義,然而他們的名字卻被後來的人所誤記,比對 1947年11月28日情治人員王守正撰寫的〈呈報台灣「二二八」事變參加份子〉與1947年4月2日〈嘉義市軍警憲緝獲三二事變暴動人犯執行槍決一覽表〉兩份文件,三姓公姓名應更正為:顧尚太、李詩芳、王濟濘。
  另外,槍決理由應為「參加此次暴動圍攻林內駐軍防地索繳槍械。」而不是地方傳聞的攻佔虎尾機場。
(文/雲林道之驛漢鵬)
編著絮語:
  漢鵬是個說書人,熟悉台灣各地的風俗民情,也是個殷勤的農民,他表示只要買他的米,就送個台灣的小故事,為了聽故事,我買了包【台灣小故事米】,故事就和大家分享
購買方式:【台灣小故事米】

【台灣小故事米】虎尾埒內拱雲宮:趙子龍血戰當陽

  曾經聽過一個小玩笑,是說為什麼阿斗扶不起呢?因為小時候那小小的腦袋就被劉備摔到地上摔壞了呀~(喂!)

雲林日常的相片。

  阿斗乃劉備之子,劉禪,耳熟能詳的成語「樂不思蜀」就是出自劉禪。
  那麼大家知道,劉備為何擲之子?
  乃因趙雲為救阿斗血戰敵方,劉備一接過阿斗,便擲於地曰:「為辱子,幾乎折了吾之良將趙雲!」
  你知道嗎?在虎尾埒內拱雲宮中主祀的趙府元帥,就是常山趙子龍,而那塊古匾正是述說那段忠誠勇敢。
  埒字,台語讀作lua̍h,發音接近台語的「賴」字,原意是長堤土丘。虎尾鎮埒內里則是指在土丘之內的村庄。
  倪贊元《雲林采訪冊》記載,清末的埒內已是一個擁有41戶人家,總人口數118人的大村庄。
埒內信仰中心拱雲宮主祀三國名將趙子龍,相傳趙府元帥的神尊是180餘年前由布袋港登岸,輾轉落腳埒內鄭姓民宅奉祀,昭和10年(1935)由眾人發起建廟。
  現今拱雲宮仍存昭和12年(1937)廟宇落成之時,由信徒所獻的「拱雲宮」廟名匾以及虎尾街埒內弟子王牛敬酬的「血戰當陽」古匾。
  當陽位在今天的湖北省宜昌當陽市,「血戰當陽」係指「長阪坡之役」子龍救主、孤軍闖營的故事,《三國志‧趙雲傳》:「先主為曹公所追於當陽長阪,棄妻子南走,雲身抱弱子,即後主也,保護甘夫人,即後主母也,皆得免難。」
(文/雲林道之驛漢鵬)
編著絮語:
  漢鵬是個說書人,熟悉台灣各地的風俗民情,也是個殷勤的農民,他表示只要買他的米,就送個台灣的小故事,為了聽故事,我買了包【台灣小故事米】,故事就和大家分享

點我購買:【台灣小故事米】

2015年8月21日 星期五

【台灣小故事米】北港媽的故事:慈雲灑潤

  今年初春,台灣遭逢十年大旱。八月的颱風雨卻讓石門水庫洩洪之後又滿庫。這種旱澇無常的狀態正常的嗎?
  若將時間軸拉長來看,旱災、水患與地震一直是台灣島的「常態」。
雲林日常的相片。
  清代台灣地方志書經常可見「災祥」記錄,以光緒二十年編纂的《雲林采訪冊》為例,書中記載斗六堡:「光緒十四年大旱,五穀騰貴;光緒十五年五月大雨連日,田園多浸;光緒十六年七月大雨水。」短短三年,不是旱災就是水災。
  北港朝天宮媽祖廟正殿懸掛一面「慈雲灑潤」御匾,中央蓋有「光緒御筆之寶」鈐印,係光緒十二年嘉義縣發生旱災,縣令羅建祥恭請北港媽蒞壇祈雨,因祈雨雨下,靈驗異常,乃由巡撫劉銘傳奏請頒匾。
  光緒十四年五月,御筆親書的匾額由紫禁城飄洋過海來到北港,由知縣羅建祥、進士徐德欽恭接匾額並擇吉日懸掛致祭。
(文/雲林道之驛漢鵬)


編著絮語:
  漢鵬是個說書人,熟悉台灣各地的風俗民情,也是個殷勤的農民,他表示只要買他的米,就送個台灣的小故事,為了聽故事,我買了包【台灣小故事米】,故事就和大家分享
點我購買:【台灣小故事米】

蘇迪勒肆虐 農作物再生

  颱風過境兩個星期了,各地的復原狀況都還好嗎?
  前些日子到社區走訪,褒忠社區陳總幹事形容,沒見過如此災情,強烈陣風挾帶塵土飛揚,田地上滿是沙丘,令人咋舌;而在狂風吹襲遲降雨的情況下,也讓家家戶戶一眼望去,街道上的每棵樹木,葉子枯黃如祝融肆虐。
  媒體報導如:被國外媒體稱為今年「地表最強大的颱風」、造成5死4失蹤185傷和全台多處災情、創全台最嚴重停電紀錄…等。根據農委會最新的統計資計,全台農業災損金額高達10億35萬元。
  外中村李姓友善土地耕作稻農,在颱風過後看著他的田,滿是木麻黃的枝葉,插秧半個多月的秧苗又有倒伏、葉面枯黃等狀況,稻農非常擔心稻子在幼苗期就受到嚴重的傷害,影響作物生長,在未來結穗狀況不好,會嚴重影響收成。
  他的女人則說:不經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撲鼻香,這稻肯定會長得更好。
大家笑笑不作答。
  回想88當天,匆匆享用父親節晚餐,便與同事南下視察館舍狀況,也看看館舍的小動物們安不安全。一龐然大物擋在車前,下車才驚覺是連根拔起的榕樹。
  「這裡本來有榕樹嗎?」
  「有,平常都在這裡避暑呀!」
  怎麼有些人事物,還沒來得及發現他的美好,就被迫著失去了呢?
  拜訪大村加錫社區時,得知百年老榕樹也不支倒地了,吳理事長告訴我們,要把枝葉全部鋸掉,才有重生的機會。
  讓我們等待下一次的茂盛,得以讓後人乘涼。
(文/雲林道之驛朝祥&TY)

【台灣小故事米】孩童的保護神--七娘媽

編著絮語:
  漢鵬是個說書人,熟悉台灣各地的風俗民情,也是個殷勤的農民,他表示只要買他的米,就送個台灣的小故事,為了聽故事,我買了包【台灣小故事米】,故事就和大家分享

  農曆七月七日,中國神話裡牛郎和織女一年一度相會的日子。近來,七夕也與情人節劃上等號。翻閱清代文獻紀錄,會發現七夕也是一個重要的民俗節日-七娘媽和魁斗星君誕辰。
  魁斗星君是讀書人的守護神,這一天,書院和私塾放假一日,清代的士子們在當晚飲酒狂歡,叫做「魁星會」
  七娘媽是台灣孩童的保護神,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祭拜祂,感謝祂庇佑平安。范咸《重修台灣府志》記載「七夕,家家設牲醴、果品、花粉之屬,夜向簷前祭獻,祝七娘壽」。
七娘媽也是善織之神(織女),年輕婦女、少女可以向娘媽祈求一雙針黹巧手。高拱乾《台灣府志》:「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女兒羅瓜果、線針於中庭,為乞巧會。」
  七月七日拜七娘媽的習俗歷久而不衰,在我們前往雲林縣水林鄉的路上,家家戶戶都在自家門口燒金紙拜七娘媽。水林後埔寮有一間專祀七娘媽的廟宇,相傳清朝的時候,原址是一棵大榕樹,每年的七夕都會飛來七隻白鶴停在樹梢,後來,庄民依造神明指示,用榕木刻成七娘媽的神像,並建立廟宇,即是現在的「七星宮」。
  七娘媽誕辰是村莊裡一年一度的大事,村民們除了在家裡拜拜,還要挑供品到廟裡向七娘媽祝壽,今年信徒一共寄附了十二團布袋戲和一團歌仔戲,各個劇團在廟埕一字排開,蔚為奇觀,充分展現了居民對七娘媽的崇敬。
(文/雲林道之驛漢鵬 編輯/施朝祥)
如果你也想買個故事,可以買包【台灣小故事米】


2015年8月20日 星期四

買娃娃 身心障礙的家長一個安心


  希望工場舉感恩惜福義賣娃娃活動,你的小小義舉可以許身心障礙的家長一個安心。
  希望工場安撫了許許多多來自身心障礙者的家庭,尤其是單親家庭。有了希望工場的接納身心礙者,讓家長可以放心地在工作場工作,不必擔心孩子在家會不會發生什麼意外,或是闖禍。
  有些身心礙的孩子會不斷地吃東西,把冰廂的食物都吃光、有的會不斷地打電話,電話費超過五萬元,各種千奇百怪的事都能發生,許多家長每天活在不安中。
  希望工場除了讓孩子有個安全的安置場所,更讓孩子可以學習獨立自主,讓家長可以安心的工作。
  訂講專線:05-5973551,0983-966567.
  

(文/施朝祥)

2015年8月19日 星期三

吃早餐.作公益──鈴蘭愛心早餐屋

  據說聖母瑪利亞哀悼基督時,由於傷心至極流出了眼淚變成,鈴蘭稱為「Our Lady's Tears」,也就是說,鈴蘭即聖母之淚,也是女人的眼淚。伴著五月春風開放的鈴蘭花,花語是幸福會再來。如鈴蘭誕生的憂傷傳說一樣,鈴蘭的幸福會來得特別艱難,並且伴隨著隱約的宿命的憂傷。
   【鈴蘭愛心早餐屋】雲林縣婦女保護會所創設,結合政府及社會各界善心人士的愛心捐款所成立,鈴蘭愛心早餐屋的工作夥伴皆是弱勢婦女。原先她們皆因為各種家庭因素而導致生活經濟陷入困境,經由鈴蘭愛心早餐屋的協助,不但可以有一份工作,更可以學會一技之長,而使生活及技能得到提升。而夥伴們互相鼓舞與激勵,更在不知不覺中增進自信心、脫離負面的思考,而產生積極的動力。有員工不但在工作表現優越,並且獲得模範母親的殊榮。




(圖 /敏全)



   鈴蘭的守侯是風中星星若有若無的嘆息,茫然而幽靜,只有有心才能感應。
  【鈴蘭愛心早餐屋】協助弱勢家庭學童能在美好的一天開始,獲得溫暖的活力早餐,接受善心人士成為弱勢學童早餐費之認養人,並將愛心早餐店盈餘之40%提撥為弱勢學童早餐費基金,【鈴蘭愛心早餐屋】到今年六月份為止,總共提供34977份早餐弱勢家庭學童。


  鈴蘭的氣質如同風中女子堅貞溫婉的愛的信仰一般純粹剔透,只有凝神才能淺嚐。
  鈴蘭愛心早餐屋的成立,帶給特殊境遇婦女及弱勢家庭的兒童不同的感受,讓特殊境遇婦女增進自己的自信心,走出陰霾;弱勢家庭的兒童則能吃到活力的愛心早餐,精神百倍的上課。為了我們的下一代,誠懇邀請大家共同來共襄盛舉。,希望大家能多多捧場【鈴蘭愛心早餐屋】。



【鈴蘭愛心早餐屋】位於斗六巿長春路57號。
(文/施朝祥)

2015年8月18日 星期二

【麻園小故事五】哇!荷蘭井

  上一篇文章提及,古坑麻園村有一座古井,在修繕時取用了洪裕公的掌印紅磚。這口井,相傳為荷蘭人所掘,人稱「荷蘭井」。大家都說,荷蘭井年紀很老,從開庄以來就存在。
(麻園的荷蘭井 圖/施朝祥)

  目前尚無法找到足夠的史料能證明荷蘭人曾經路過麻園並鑿了一口水井的真實性,但我們知道的是,有一吳員外因水患,搬遷至麻園居住,唯恐土匪作亂,於是聘請兩武師,一姓陳,一姓涂,便開始在麻園的開墾;文獻中也記載,麻園在康熙年間才陸續有吳、陳、凃三個家族入墾,至遲在康熙六十一年已成漢人村莊(黃叔璥《台海使槎錄》)。
  麻園既已成庄,如若生活用水再到庄外的大湖口溪取可能會太麻煩,是否在庄內開一口井方便眾人使用呢?再加上井的時間夠老,後來的人把它附會成「荷蘭井」?
  實際上,諸羅城裡就有一口真的是荷蘭人建造的古井「紅毛井」,名列清代諸羅八景之一的「蘭井泉甘」。(圖/截自網路)
  麻園荷蘭井的歷史之謎,也許只有住在井底的蛙清楚。

2015年8月17日 星期一

【麻園小故事四】古坑殺人事件

  秦始皇焚書坑儒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雲林古坑則有一個駭人聽聞的「坑婢」事件。
  傳聞,有一位叫做洪裕的富翁,大家都叫他洪裕公。洪裕公不知何許人也,只知道他是一位風水堪輿師,擁有數不盡的山林土地,而傳言洪裕公的富裕乃因大虎口溪有兩隻海龜,每天晚上十一點滿載金銀財寶而來,一日,洪裕公將海龜所經之路鋪造的相當平滑,希望海龜能夠早點將金銀財寶送至家中,然而,這天起,再也不見海龜蹤跡。
  古坑麻園、內館皆有洪裕公設立的行館(公館),作為收租穀時的住所。洪裕公是一個極度吝嗇的人,他怕房子的磚石被竊,便在每塊磚頭壓上掌印。麻園村古荷蘭井重修時所砌的磚頭即是洪裕公麻園行館的遺材,所以每塊磚頭都有特殊的印記。(圖)
  洪裕公這個人生性多疑,就怕奴婢們在他死後侵吞家產,便在臨死之前謀殺了所有的奴婢殉葬。「坑婢」的地點就在下寮埔與吊境(桂林村)兩個聚落交界的三角埔地(一說是桂林村的内館)。
  從此之後,當地百姓便常常聽到女鬼的哭泣聲,每到夜晚,沒有一個人敢踏出戶外半步,直到眾人請來桂林村受山宮玄天上帝起乩驅邪,鬧鬼的事情才告一段落。
  日治時代斗六文人吳景箕曾寫過〈雲林竹枝詞〉十一首詩,歌詠雲林的人與事,第二首詩〈內館坑〉:「啾啾鬼哭月悲涼,內館平蕪剩虎崗,願守湖邊金萬貫,夜深臨別斬姑娘。」述說的便是洪裕公坑婢殺奴,女鬼夜哭的地方軼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