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7日 星期一

文字的焚化爐--惜字亭

  傳說,倉頡是黃帝的史官,他寫史書,也被後代的歷史書寫。
  倉頡是中國文字的集大成者,《淮南子》說:當倉頡造字的的時候,鬼神哭號,天空下起米穀。有了文字,世界將被改變。
  在那個不是人人有書念的時代,文字被視為知識的象徵,文字的載具-「字紙」也應該被珍視。
字紙是神聖的,不能隨便丟棄,於是產生了「拾字紙」的人。《噶瑪蘭志略》:「蘭中字紙,雖村氓童婦皆知敬惜,土人於文昌宮左築有敬字亭,立為惜字會,僱丁搜覓,洗淨焚化。」
焚燒字紙要在特定的地點-敬字亭(又名惜字亭、字紙亭、敬聖亭)。古來文風鼎盛的西螺有兩座敬字亭,皆位在振文書院。有機會來到書院,除了向文昌公、制字先師倉頡say hello之外,也要來看看書院裡的文字焚化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